美国突如其来的转向:特朗普从越南到中国的外交手段配资杠杆平台有十倍杠杆吗
美国刚刚将越南拉上谈判桌,立刻又向中国送出了友好的信号。这一剧烈转变背后,特朗普究竟在玩什么把戏?
2023年7月2日,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美越两国已经就关税问题达成了协议。协议内容有两项核心条款:
首先,美国决定对越南出口的商品征收20%的关税,而对越南进口的商品则免征关税。
其次,所有经过越南转运的商品将面临40%的附加税。
表面上看,这份协议似乎有利于越南,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这更像是美国单方面对越南的压制。
展开剩余87%20比0的关税差距,再加上对“转运商品”的高额附加税,实际上是在“打压中国制造”的背景下达成的协议。
如果将这一协议与白宫三个月前公布的关税政策对比,特朗普的这一转变尤为明显——原定的46%关税政策降至20%。
从表面上看,越南似乎从关税谈判中获得了胜利,然而,越南却无意间陷入了特朗普的战略陷阱。
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全面免税,意味着美国商品将涌入越南市场,这无疑将对越南本土企业构成巨大压力。
作为“世界工厂的工厂”,越南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,再进行简单加工后出口到美国。而越南在这一产业链中充当着“中介”的角色,借此获取了丰厚的经济利益。
协议中提到的“越南转运商品”便是指这一部分中国制造的商品。
一旦越南同意对这些转运商品征收高额关税,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关系。
长期以来,越南在中美两国之间小心翼翼地摇摆,既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压制中国,又不敢彻底与中国翻脸。
然而,这次与美国签订的关税协议意味着越南已经彻底站到了美国一边。
在国际博弈中,轻易“站队”往往会付出代价。
越南为何在此时投靠美国?原因不外乎两点:
第一,美越之间的贸易摩擦已持续数月,特朗普政府已多次威胁将越南列入“汇率操纵国”和“关税施压名单”。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,越南不得不迅速做出妥协。
第二,越南国内长期存在反华情绪,一些政治力量一直主张通过“联美抗中”来压制中国,尤其在南海问题上,越南希望借助美国的支持来增强自身的谈判筹码。
在越南与美国签署协议之前,中国商务部早已发出严正警告:
任何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协商不能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。这不仅仅是口头威胁,更是中国的底线。如果越南触碰了中国的红线,中国必定会采取强硬反制措施。
然而,协议签署后,转折迅速到来。几小时内,特朗普政府又转身向中国示好:
首先,取消对中国乙烷出口的限制;
其次,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。
美国首先履行了两国之前签署的“互补谅解协议”,美国能源部向企业发出通知,乙烷出口将不再受限,这直接缓解了中国石化行业的原料压力。
随后,西门子公司确认已接到美国商务部的通知,在中国进行芯片EDA业务不再需要审批。
虽然美国取消了对芯片设计软件的限制,但芯片本身的出口依然受到管制。这一系列政策变化让越南措手不及。
几乎是在签署了“独家协议”后,特朗普的“松绑”政策使得越南与中国的经济利益重新走到了一起,签署的“协议”仿佛成了一张“空头支票”。
路透社分析认为,美国的这一举动,可能是为恢复中美经贸沟通创造条件,或者是特朗普在为即将到来的中国访问提前释放友好信号。
这次对中国的“松绑”,并非出自特朗普的良心发现,而是他的一种迂回战术。
特朗普之所以做出妥协,根本原因是中国在稀土资源上的主导地位。
稀土元素广泛用于军事、能源及高科技领域,如导弹制导、电动车电池、5G基站等。美国依赖中国提供90%以上的稀土资源,尤其在F-35战斗机、爱国者导弹等关键领域,缺少这些稀土材料,美国的军事优势将受到严重影响。
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面临稀土瓶颈,国内要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的声音也日益强烈。
如果中国加强出口管制,特朗普的政府将面临巨大的供应压力。因此,特朗普政府最终达成共识:若想恢复制造业并维持科技领先,不能彻底与中国切断经济联系。
乙烷和芯片设计软件的“松绑”,不过是特朗普为获取稀土出口的筹码而采取的谈判策略。
美国财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曾在多次闭门会议中表示,如果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做出妥协,美方愿意放松更多对中国的限制。
这其实是一场利益交换,而非单纯的外交谈判。
美国自以为通过这一系列的外交手段将越南与中国玩弄于股掌之间,然而,越南的举动不仅没有真正得到利益,反而可能在无形中成为美国战略中的牺牲品。
而中国则保持了冷静和稳健,面对越南的做法并未激烈反应,但也没有软弱妥协。
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与越南进行沟通,中共中央对越南方面的警告也越来越明确,强调两国关系应以共赢为基础,不能因为短期利益破坏双边合作。
同时,特朗普企图通过越南关税政策制约中国的做法也并未如愿。
中国通过加强与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链合作,开始将原本流向越南的投资转向这些国家。
这是一种无声的反制:越南若走错一步棋,中国则转移战略,换个“棋盘”继续下棋。
越南签署的协议,实际上让它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关系变得微妙复杂。东盟本是一个整体,强调对外统一,然而越南这一“出头鸟”的做法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经济合作。
越南虽然在表面上与美国达成了协议,但这一决定却可能损害东盟的团结,破坏区域间的合作规则。
美国通过这份协议伸出了手,试图“剪断”中国—东南亚—美国的产业链,将其变得更加直接和可控。
这场看似对越南有利的协议,其实是美国布局全球产业链的一步棋。
美国的退让不是示弱,而是战略布局的体现。
中国的冷静不是退让,而是更深层次的谋划。越南自认为拿到了通往繁荣的“门票”,却没有意识到,这辆列车早已换了方向。
在大国博弈中,翻脸的速度固然重要,但关键时刻,谁能稳住局面,才是胜利的真正关键。
发布于:天津市